脊髓性肌萎缩症遗传学诊断专家共识
脊髓性肌萎缩症(spinal muscular atrophy,SMA)是儿童最常见的神经肌肉病,以脊髓前角α-运动神经元退化变性导致的肌无力和肌萎缩为主要临床特征。本共识中SMA特指位于5q13的运动神经元存活基因1(SMN1;OMIM 600354)致病性变异所导致的5q-SMA。SMA发病率约为1/10 000,人群携带率约为1/50[1]。2019年中国大陆上市了疾病修正治疗药物诺西那生钠注射液,也相继发表了SMA多学科管理专家共识[2],标志着SMA在我国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精准诊治和管理时期。SMA的携带者和新生儿筛查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已常规开展[3,4],我国一些地区也逐渐开始筛查[5,6],SMA预防窗口进一步提前。
展开部分内容仅可在
临床指南app 查看下载
收藏
分享
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(北京医学会)成立于1922年10月(原名北平医师会),至今已走过了九十多年的历程。 学会多年来认真贯彻学会宗旨,团结北京地区广大医学科技工作者,积极开展学会工作,为促进北京地区医学科学技术的繁荣和发展、促进医学科学技术的普及与推广、促进医学科技人才的成长、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,连续多年被评为市级先进单位,被市科协评为明星学会,被市民政局、人事局评为先进社团。